概览
基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医院和药店SaaS(软件即服务)部署量以及2024年透过我们的服务开出的在线处方量,我们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行业先驱及领导者,本公司致力于为价值链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医院、药店、制药公司、患者和医生)提供服务及实现数字化。
我们拥有强劲的人工智能实力,乃依托我们通过医院SaaS进行处理的海量真实医疗数据,以及使用药店SaaS网络通过线上处方获取的相关数据。
医院在中国医疗保健价值链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进入壁垒。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已在超过2,700家医院安装了慢病管理SaaS,占百强医院的40%以上,三级医院的渗透率超过20%。我们的医院SaaS通过自动化及规范电子健康档案、处方、检测结果及其他医疗数据,令医院能够规范及优化诊断程序、提高治疗效率以及减少医疗差错。
在药店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已在超过242,650家药房安装了药店SaaS,渗透率超过中国药店总数的三分之一。我们通过互联网医院累计开出超过10亿张处方,于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每日处方最高数量超过一百万张。我们的药店SaaS让每位客户,尤其是慢病患者,步入药店后可以立即使用互联网医院,并获得在线诊断及处方,以便其可以在药店购买处方药。
从有关数据中获取的医学知识和洞见已经为超过200,000种药物建立了实体关係,基本涵盖大部分慢病。目前,我们拥有两个垂直模型,其为ClouD GPT及ClouD DTx,分别在医患互动和医学研究方面表现出色。我们将高等级医院的真实病例数据和来自自营互联网医院的海量问诊和处方数据输入模型中,以训练和增强其准确度及应用能力。我们的ClouD GPT模型可在单处方上实现近100%的用药合理性,且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我们的模型建立了配伍禁忌及多药组合规则,为院外AI辅助处方审核设定了行业标准。
于报告期内,ClouD GPT模型持续为医院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并通过数字营销进行变现。在药店,该模型以「红绿灯」机制协助处方审核,成功部署首位数字员工,为本公司大幅节省人力及合规成本。ClouD DTx模型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七篇文章,其中四篇发表在《期刊引文报告》(「JCR」)分区Q1,三篇发表在JCR分区Q3。这也有助于将自营产品依舒佳林的适应症扩展至帕金森病。
本公司矢志透过科技赋能慢病管理行业,提升医疗保健生态系统效能,致力履行责任,加码为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提供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及产品,并持续为慢病管理行业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
我们的院内和院外综合解决方案依托我们的医院SaaS及药店SaaS分别连接医院和药店,提升了医疗保健生态系统的效率。
我们的综合院内解决方案提供:(1)由人工智能驱动且广泛部署的医院SaaS,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帮助医生提高培训的效率,因此,我们的医院SaaS可以下列两种方式推销药物:a)向制药公司提供精准营销服务及b)销售慢病相关自营服务及药物;及(2)为医院提供全面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医院SaaS和专属AIoT(物联网人工智能),因此我们的SaaS已融合HIS(医院信息系统),以处理海量真实医疗数据,提高医院效率。
我们的院外解决方案将医生和患者联繫起来,并通过人工智能垂直模型ClouD GPT提供优质可靠的医疗服务,以提供(1)药店SaaS,实现店内实时在线问诊、处方开具及门诊服务风险共担,我们通过向药店收取SaaS订阅费进行变现;及(2)依托药店的数据见解,包括处方药的库存、销售及发货信息,销售自营及合营慢病相关药物。
2024年,公司扎实落实院内解决方案转型,效率持续提升,业务结构显著优化。我们拟定了削减战略相关性较弱、盈利能力较低的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更加侧重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高价值「从患者到工业」(「P2M」)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转型有利于本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实现更佳资源配置及正向经营现金流量。短期,转型将著重于P2M战略,以实现稳健的现金流;中长期而言,转型将以数据资产变现为目标;及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转型将引领我们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将医院、药店、制药公司、患者和支付者连接起来,实现个人慢病管理闭环。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P2M战略依托于院内场景和院外场景的完善基础设施。在该战略下,我们通过与制药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能够销售本公司拥有所有权、销售权或其他独家权利的自营产品,我们认为这一战略将引领我们迈向盈利。随著依舒佳林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和唐净的推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的P2M解决方案已实现总收入人民币320.4百万元,实现盈利。我们依托广泛深入的医院网络及药店网络,已成为工业企业进军医院及药店的门户。因此,我们的数字化能力可以将工业企业与终端医院及药店联繫起来,最终为慢病患者带来具有竞争力定价和极为便利的优质产品。
注射用伊洛前列素溶液许可协议
为了扩大P2M管线,于2024年6月23日,本公司与Clinect Pty Ltd(作为许可人)及Bluefly Consulting Limited(作为卖方)订立许可协议,据此(其中包括)本公司获得独家分授权许可,用于在中国(仅就许可协议而言,不包括台湾,但包括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任何形式、外观、强度、浓度、给药技术、剂量、配方、包装配置及模式开发、生产、营销、推广、分销及销售注射用伊洛前列素溶液(「产品」)。
许可方开发的产品为世界上唯一的仿制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尚未有包含相同成分的注射剂产品。产品获批上市后,有望满足严重肺动脉高压伴纽约心脏协会(NYHA)第四级心功能患者对前列环素类似物注射疗法的临床需求;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伯格氏病)患者的血液供应;及解决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虽然产品的建议第一适应症(肺动脉高压)属于一种罕见病,但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美元。随著2021年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的发佈,中国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预期将持续提升。预计未来5年市场将保持30%的复合年增长率。
鉴于产品符合孤儿药指定资格,将允许通过优先审评计划加快评核及审批,从而缩短上市时间。预计产品上市后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中国市场患者的经济负担。按照预期市场价格、患者人数及估计目标患者推算,预计产品上市后的收入规模将不低于中国市场可比产品。
本公司相信,该许可协议将扩阔其自营产品,加强研发能力,并深化与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其P2M战略的实施,预期未来将为本集团带来额外收入来源,并为本集团的长期增长及成功作出贡献。
有关许可协议的进一步详情,请参阅本公司日期为2024年6月24日的公告。
于报告期内,本公司更新了收入分类,将收入重新分组为:(1)院内解决方案及(2)院外解决方案。先前于「药店解决方案」及「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及其他」项下呈列的资料现合併为「院外解决方案」,而先前于「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及其他」项下呈列的资料现于「院外解决方案 — 其他」项下呈列,此乃由于本公司主动优化收入结构,导致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的收入并不重大,因而不予单独披露。本公司认为,新分类更能反映本集团业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3,488.1百万元,同比下降5.5%,主要由于战略转型导致院内解决方案及院外解决方案的增值解决方案减少。儘管收入减少,我们的毛利率维持稳定在24.7%,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由于就建议出售之若干子公司相关资产及持作出售资产确认减值亏损,报告期内净亏损为人民币491.4百万元,同比增加50.1%。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集中带量采购(「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背景下,涉及增值解决方案的子公司业绩未如预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116.1百万元,同比增长54.6%。我们继续服务于更多慢病患者,2024年日均在线有效处方数量超过724,000张。有关出售我们若干子公司的进一步详情,请参阅本公告「须予披露交易」一节。
院内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触达、安装、变现」模式(又称AIM模式)增长我们在医院的业务。该三轮驱动的模式集中体现了我们与医院接触并建立业务关係,安装医院SaaS产品以增加医院黏性,以及通过院内解决方案寻求商业化机会的业务拓展模式。
我们的智云医汇SaaS于2016年推出,是中国首款将院内慢病管理流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血糖仪、血酮仪和生命体征监测仪等医疗器械可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AIoT设备连通智云医汇SaaS。于报告期内,我们继续渗透更多医院,并深化与现有医院的合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738家医院已安装智云医汇SaaS,包括822家三级公立医院及1,140家二级公立医院。此外,在2,738家医院中,40家为中国百强医院。
对于我们的院内解决方案,我们通过增值解决方案、订阅解决方案及P2M解决方案实现变现。
全面增值解决方案包括SaaS系统以及可透过专属AIoT设备连结我们的医院SaaS的医疗用品(以慢病相关医疗用品为主)。于2024年第四季度,我们主动减少了增值解决方案,原因是(1)我们在过往几年已经与医院及医生建立了稳固关係,并与用户建立了紧密联繫,故低利润率的医疗用品业务不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及(2)部分医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不利因素影响增长潜力。儘管如此,我们继续扩大我们的医院SaaS网络,并通过优化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功能加强我们与医院的关係,以实现更精确及定制化的慢病管理。
利用我们的医院网络及医院SaaS,我们为制药公司提供订阅服务,即精准营销服务,主要针对与慢病管理相关的药品。我们的订阅服务可帮助制药公司以节约成本的方式实现更有效的营销。随著国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更加注重降本增效,因此精准营销有更大的持续增长空间。
根据升级后的P2M策略,我们自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起,将P2M解决方案列为新的子业务线,即销售自营产品。于报告期内,该子业务线主要包括我们的自营产品依舒佳林(一种广受医生认可用于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以及和唐净达格列净片(一种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线药物)。我们认为,P2M解决方案是精准营销的升级版本,原因为我们与制药公司有更为深厚的关係,并参与更多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制造、销售及营销等。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已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为彼等提供精准营销服务,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增长15.4%,表明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SaaS网络,我们强大的医院接入能力得到更多制药公司的认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作SKU总数达到55个,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减少6.8%,主要由于集中带量采购的影响。由于集中带量采购及分配资源用于扩充P2M解决方案的影响,报告期内订阅解决方案的收入有所减少。来自订阅解决方案的收入为人民币281.9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收入减少39.7%,而来自P2M解决方案的收入达人民币286.0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大幅增加182.4%。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医院SaaS显著提升客户粘性,从而增加我们的商业化机会。我们的院内解决方案让我们成功地与医院及制药公司建立深度联繫,为我们将业务扩展到院外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安装智云医汇SaaS的医院数量达到2,738家,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增加19家医院或0.7%。
我们拟专注于以下关键战略,以巩固于中国慢病管理市场的领导地位:(1)继续巩固我们的医院SaaS和药店SaaS基础设施;(2)继续按照P2M战略建立强大的自营产品管线以推动商业化;(3)继续投资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侧重医疗人工智能;(4)继续增加患者及医生用户数量;及(5)继续投资于战略伙伴关係和收购。
院内解决方案方面,我们将继续采用「AIM」模式的「医院为先」战略。我们将透过以下方式,增强我们的价值主张以及医院SaaS网络:(1)在产品能力及医疗知识方面作出投资,以深化我们与医院的合作伙伴关係;(2)增聘具有医学背景的销售专业人士,以扩展医院网络及医院SaaS安装基数;及(3)重视与制药公司合作,透过我们现有的医院基础设施,实施院内精准营销订阅解决方案及销售自营慢病相关药物的P2M解决方案,推动进一步商业化。
院外解决方案方面,我们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医疗服务。我们将继续提升SaaS安装基数及丰富药店产品组合和服务,扩展药店网络,以满足线下及线上营运、会员管理、库存管理及供应链等药店的各种需求。我们将继续将P2M策略落实于院外解决方案业务,通过利用我们现有的药店基础设施来提高业务线的盈利能力。
展望未来,在院内和院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增长方面,我们具备理想的发展条件,而商业模式的飞轮效应,亦将进一步推动商业化。